阿兰德波顿(Alain de Botton)的《身份的焦虑》读书笔记
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. 虽然在当代社会, 我们的物质生活远胜于我们的祖先, 但说到生活的幸福程度, 恐怕我们却是在走下坡路. 事实上, 身份的焦虑恰恰伴随着我们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产生, 也随着我们对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而愈演愈烈.
阿兰德波顿首先带我们探寻了焦虑的来源:
我们渴求身份, 极其希望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.
因而产生了势利倾向, 把社会地位和人的价值之间画上等号. 势利倾向来源于对失去他人爱与尊重的恐惧. 即使我们本身不是十足的势利者, 也不免会受到势利者的影响, 从而增加焦虑.
我们时常产生过度期望. 一个典型的想法是, 我们每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(而一个中世纪欧洲的农民则绝不会认为他会成为皇帝, "走向人生巅峰"). 真正不幸的是, 我们觉得自己的任何想法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. 事实上, 如果谁没有为了实现这一切而全力以赴, 那才是世间最荒唐无稽的事情.
现代社会的发展从几个方面带来了更多的焦虑: 信息流动速度加快导致我们遇到的人越来越多; 我们也逐渐深信人和人完全平等, 也就是说别人能做到的, 我理应也能做到; 在阅读了诸多白手起家的精彩故事(信息的偏见: 千百倍的失败者故事并不会见诸报端)之后, 我们的期望也就远远超出了我们祖先的想象. 即使我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某些"梦想", 也会马上发现还有更多的梦想尚未企及.
现代社会结构从贵族世袭转向精英主义的变化还带来了精英崇拜. 随着每个人不再从一出生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, 而可以用自己的能力(通过公平的教育)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身份. 人们开始认为社会等级反映了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. 因此, 贫穷不再只是(无关品格高低的)命运的安排, 而被附加上了一种羞辱的焦虑感.
我们想要获得身份时, 还面对诸多制约因素. 我们的才能变幻无常, 运气也时好时坏; 我们的身份受到雇主的制约, 而雇主也未见得总能盈利, 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更是难以预料. 这些制约因素导致我们的身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, 但我们对爱的需求始终不变, 因此, 不确定的诸多制约因素就带给我们永不停息的焦虑.
消减焦虑不妨从关注焦虑的来源开始. 我们通常十分脆弱, 在他人的轻蔑之下非常容易受到伤害. 我们的自尊心是由他人赋予我们的价值所决定的. 也就是说, 我们的自我形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的观点, 而不管这种观点是否偏颇[1].
而从古希腊哲学家开始的另一种特立独行(即使到几千年后的现在, 理性思考仍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技能)的传统, 则是用理性先判断他人的观点是否真实: 如果真实, 才说明我的自我形象; 如果虚假, 不管外界评价如何, 我都保持自己的判断和自我价值.
通过理性思辨, 我们可以在严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自己价值的正确认识, 并从中获得一种可靠而有理有据的满足感. 不过, 这样一种理性的遁世态度, 也会让我们和自己的本能--直觉, 感情和习俗--互相对抗.
阿兰德波顿眼中, 艺术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向我们揭示我们的生活状态. 艺术史也充满了对身份体系的不满, 这种不满可以是讥讽的, 愤怒的, 抒情的, 沮丧的或幽默的.
世人讨论大多数境遇悲惨的人的时候, 语气总是苛刻而有欠宽恕(这也助长了我们对失败的恐惧). 我们常用的 Loser 冷漠地指向两层含义: 首先指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受到损失; 其次说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使他们丧失了获得同情的权利. 而在悲剧艺术之中, 作家讲述伟大人物的失败故事, 而不带任何讥讽或批判的语言. 悲剧与报纸是表达方式的两个极端, 悲剧让我们探索失败发生的根源, 理解他人, 原谅他人.
或许, 一个温和的待人标准是: 以期待他人对己的态度对待他人. 悲剧对我们的影响, 或许也在于当我们把自己带入悲剧主角时产生的同理心.
现代身份理想中, 我们在财富与美德--以及贫穷与怀疑--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联系. 伴随着意识形态主导的信息轰炸, 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. 不过, 这些"主流"信息是否真的正确, 恐怕是另一个问题.
比如, 每天我们都看到各种美好事物的介绍. 从这些信息中, 我们收到了一种暗示: 得到这些东西之后, 我们就会更加幸福. 然而, 当我们回顾一下自己得到某些东西后的真实经历(而非这些外部输入的信息), 就会发现事实经常并非如此. 我们确实获得了快乐, 不过乐趣没有起初预想的那样永远和我们相伴, 而是很快就衰减了下去. 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, 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; 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, 最快的方法可能就是与其结婚--或许这句话颇有几分道理.
当然, 这些讨论并非让我们放弃满足自己的欲望, 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, 明白目标并不能像我们幻想的那样, 为我们提供一劳永逸的保证. 追求的过程而非结果, 才是乐趣的最好来源[2].
在某一种意识形态主导下, 时常还会形成很多"不能说的话"[3]. 然而, 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些禁忌时, 也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.
或许, 采用极简的生活方式尽力缩减不利信息影响, 已经成为我们对待输入信息的必要态度.
基督教: 精神第一
波西米亚: 亚文化的肯定
德波顿的文字中始终带着一种温和的气息. 他温和地带我们漫游于历史长河之中, 讲述着那些关于我们生活的重大主题, 流露出对于更幸福的世界的期望.
想一睹他的风采? 不妨先看看他的 TED talk: a kinder gentler philosophy of success(温和的成功哲学)
德波顿始终承认焦虑的价值, 但他也坚持认为, 焦虑虽然有积极的作用, 但不妨碍我们同时对此进行质疑. 假如我们不能停止焦虑, 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, 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.
理解现代身份理想的起因和影响, 并不能立刻帮助我们消除身份导致的焦虑. 如德波顿的比方, 这种理解有点像是气象卫星与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. 理解并不总能防止问题发生, 但它能教会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, 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面对问题, 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受害的感觉, 被动的感觉和困惑的感觉. 或者我们可以更加勇敢更加富有野心地说, 理解是改变的第一步.
也许这种温和的气息, 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理由.
尾注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